澳門國際青年智庫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參與南開大學哲學院 “青年活力週末”關注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高揚 馬珊珊)62日上午,由南開大學團委主辦、哲學院團委承辦的“南開青年活力週末”之內生與融合: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質及演化的線上主題講座成功舉辦。講座邀請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師遲帥與談交流,講座由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趙文主持。

  王忠首先對澳門文化發展的地理位置、管治歷史、宗教信仰、澳門族裔、經濟變遷因素及其意涵進行了介紹。他指出澳門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當年澳門的殖民管治的歷史又給其帶來了異域要素,使澳門成為了中西文化彙聚的地方。澳門傳統的手工藝、製造業歷史較為悠久,其中的一些技術、技藝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接著,王忠講述了澳門的非遺保護進程及部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如木雕、道教科儀音樂、媽祖信仰、涼茶製作技藝等。

  基於這些背景和條件,王忠認為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一些特色。一是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是本地內生,多數是隨移民遷徙而在澳門生根。二是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跟漁業生產相關,如:媽祖信仰、譚公誕等。三是澳門的民俗節慶和民間信仰的數量非常豐富。對於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狀況,他認為正是澳門的“邊緣”地位,使其保留了“中心”地帶的文化遺產;澳門各種文化間的互相涵化不斷發生、不斷演進、相互融合。他還提到城市的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有著多方面的影響,而現代化的進程也使得一些非遺專案喪失了存在的基礎。基於目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王忠提出了展望,他認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澳門“一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也能夠助力國家的文化外交,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重要資源,在當地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徐浩在發言中認為,王忠教授的講座非常系統、深刻,對於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要。他進一步表示,我們應從中國與世界之間、傳統與未來之間的時空角度思考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本土與國際、傳統與未來、守舊與創新三個融合,要通過場景力系統、產業力系統、教育傳承力系統和影響力系統的四力系統工具活態傳承。

  遲帥在發言中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是一把雙刃劍,它雖可以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得到發展,但也會造成專案選擇性的產業化,如何不受經濟利益驅動使專案得到本色保護是值得反思的。講座最後,部分同學根據講座內容結合專業實際向王忠提出了問題,王教授都做了詳實的解答。

  據悉,南開大學哲學院始終重視在育人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的自覺,積極探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不斷聯繫校內外資源協同發力,合力構建全面優化人才成長路徑,進一步完善“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的哲學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