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青年智庫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與中國美術學院課題組於雲南舉行非遺活化與城鄉共建主題活動

(記者柯旭,朱彥)2022119日至14日,澳門國際青年智庫聯合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社會與策略研究所於雲南開展主題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視閾下文化遺產活化導向的雲南地區城鄉聯動”的二次調研,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社會與策略研究所所長珺、青年教師王志磊博士,帶領本科生李曉瀧、柯旭、周舟、唐含之、朱彥、姚順依、王辰璐組成專題研究考察團隊,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執行主席張瑜、理事長徐浩,昆明佛學研究會程鵬會長、雲南兩山茶堂籌委會成員王博等受邀同行。

實地調研概況

此次調研在7月首次調研的基礎上增加了雲南優質茶產區——昌寧,聚焦課題主題,構建起以澳門、昆明為雙中心,保山市昌寧縣、紅河州建水縣、普洱市景邁山為輻射的“兩城多鄉”的區域協同與城鄉聯動系統,並在昆明市區建設“兩山茶堂”研學平臺,構建跨地域、跨專業的分佈式大學基地。以鄉村與非遺工坊為基本單位,通過非遺活化串聯數個非遺點位,跨域聯動城區與鄉村,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綜合體。

1110日,考察團在智庫徐浩理事長及昌寧縣專案在地支持方北京祥雲印象茶業公司雲南分公司負責人紀紹春先生的帶領下,來到昌寧祥雲印象古茶基地進行參觀,並展開實地探訪。紀紹春先生為考察團詳細介紹了昌寧縣的具體情況以及當地茶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後,考察團沿山路深入位於昌寧縣漭水鎮茶山河村的祥雲印象古樹茶群,調研當地的風土人情,瞭解鄉村產業現狀,同時考察茶王樹片區。在海拔近兩千四百米的群山之中,茶王樹跨越三千年向到訪者展示它的風貌。這株大理種的茶王樹樹高19.89米,幹圍3.92米,樹幅更是達到了8.4-8.7米,得盡深林山野之氣,謂之古茶珍品。團隊對茶王樹及周邊地區進行了考察測繪。

   

微信图片_20221126153514.jpg 

微信图片_20221126153514.jpg

中國美術學院師生現場測繪中

   微信图片_20221126153519.jpg

考察團領隊、中國美術學院青年教師王志磊 

祥雲印象茶業公司負責人魯子文先生、李軼鵬先生向考察團介紹道,“希望更多整合外界資源,進行聯合行動,未來有機會達成在古樹茶品牌下的協同合作,發揮茶王樹應有的價值。”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祥雲印象負責人魯子文、李軼鵬先生分享了著名作曲家譚盾先生拜訪茶山時,提出茶山音樂節這一想法。未來,茶山音樂節將立足自然與大地藝術原則,發揮茶山自然環境地域環境的優勢,找尋山野與文化共同發聲的機會。 

微信图片_20221126153524.jpg

茶山音樂節選址場地 

10日下午,考察團來到茶山音樂節目標選址場地。場地位於瀾滄江南側的地勢低窪處,四周群山環繞,在中心自然形成了一片草原。在音樂節選址處進行采風測繪時,考察團發現,由於四周的自然環境及地理條件,山林造就了近似脈衝回應的效果,使得聲音反射效果增強,起到了一定的聲音擴散效果。這一特點暗合了茶山音樂節的主題,為音樂節提供了天然的場地條件。

昆明線上線下論壇

12日上午,考察團成員齊聚位於昆明市拾翠雲南民藝公園的“茶葉進化論”工作室,參加在這裏舉辦的課題交流暨昆明論壇。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會議採用了線上與線下並行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221126154155.jpg

與會嘉賓合影

與會嘉賓有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執行主席張瑜博士,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田靜女士,昆明佛學研究會程鵬會長,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社會與策略研究所姜珺所長,青年教師王志磊博士,雲南省普洱茶發酵工程中心主任兼正高級工程師高林瑞先生,雲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楊瑩彪女士、“茶葉進化論”創始人李揚先生和施中琦女士,“numla”品牌創始人王衍嬙女士,雲南協力公益支持中心彭逸舒女士,中國美院社會與策略研究所城鄉策略工作室雲南課題組成員李曉瀧、柯旭、唐含之、朱彥、姚順依、王辰璐、澳門課題組成員周舟等。雨林聯盟中國區首席代表胡新艷,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學術委員會主席、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嘉樂,澳門國際青年智庫榮譽主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智庫歐陽嘉玲秘書長以及十幾位理事線上參會。會議由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徐浩理事長主持。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團隊就本次會議發表歡迎致辭,從文化遺產活化、多元文化共存、中外文明交流等方面,表達了對本課題的期許與祝願。昆明佛學研究會程鵬會長作為雲南“兩山茶堂”專案發起人,就專案願景進行了簡短的交流。

姜珺所長與王志磊博士結合雲南與澳門兩地實況,從學院教學與社會美育的角度展開分享。中國美術學院社會與策略研究所課題組成員李曉瀧、唐含之、朱彥以及周舟同學,圍繞“文化遺產活化導向的雲南地區城鄉聯動”以及“茶與舟——中國地域性茶文化的國際傳播”兩個主題進行了專案彙報。彙報結束後,與會成員各抒己見,著重探討了國際視野與本土情結在專案中的結合體現。

下午,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秘書長歐陽嘉玲致歡迎辭。雨林聯盟中國區首席代表胡新艷女士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可持續茶葉認證》為題,分享了由系統理論到在地實踐的可持續農林策略。雲南省普洱茶發酵工程中心高林瑞主任發表了以《普洱茶走進微生物時代》為題的講座,從全球視野下的茶葉發展脈絡,逐漸引入健康時代下普洱茶的細分領域研究。雲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楊瑩彪女士隨後向大家介紹了雲南省茶產業發展概況,從宏觀角度為各類方法提供了準則與機遇。最後,李揚先生以《〈茶葉進化論〉與普洱茶越陳越香的一個中心和五個基本點》為題,深度探討了人文外衣下普洱茶文化的科學溯源。會議期間,同學們踴躍提出問題,與會成員共同交流,各抒己見。

曉院座談,茶堂再聚

1113日上午,考察團成員於昆明玖如曉院參與小型座談。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受邀進行主題分享。王忠教授指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層次進行總結——即尋根、反哺與再生。正是澳門處於“邊緣”的地位,才使其保留了原本在“中心地帶”的文化。

昆明“指尖遊藝”創始人趙潔,從理論與實踐等多重角度探討非遺活化的可能性。趙潔女士圍繞其本人在金絲彩釉、篆刻技藝、手鞠球技藝與衍紙技藝等領域的傳習經歷,也向同學們作出豐富的實踐分享。

下午,考察團再次來到“兩山茶堂”研學基地擬定的落成地址,展開了對舊有建築的詳細測繪工作,並對其周邊環境進行了進一步調研。

此次調研深化了“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視閾下文化遺產活化導向的雲南地區城鄉聯動”的主題,同時也開闢了新的鄉野基地,為雲南地區與澳門地區跨域融合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實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