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青年智庫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受邀參加於浙江松陽舉辦的第九屆禪茶文化論壇

1.png

第九屆禪茶文化論壇與會嘉賓合影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澳門市民日報記者:唐欽濱 責任編輯:吳從周)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中浙江松陽更是享有「中國綠茶集散地」、「中國綠茶第一市」的美名。為進一步探討佛教與茶文化淵源,深入挖掘浙江茶文化內涵,浙江省松陽縣與杭州靈隱寺特於7月29日至30日共同舉辦主題為「禪茶文化助力共富·唐代卯山仙茶的當代價值」的「第九屆禪茶文化論壇」。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受邀參加,智庫理事長徐浩與執行主席張瑜分別受邀作大會主旨發言和論壇主題發言。

會議由松陽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繼森主持,松陽縣政協主席廖寶雲,麗水市政府副市長李漢勤,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釋光泉大和尚,分別為大會致辭。「三茶統籌、助力共富」啓動儀式後,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建滿宣佈本次論壇正式開幕。

2.png

「三茶統籌·助力共富」啓動儀式

出於疫情防控考慮,本屆論壇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禮茶團團長沈冬梅博士主持的線上論壇於29日下午順利舉辦,因討論熱烈,原定四個半小時的會議,延長至六個小時。線上會議有16位來自各領域的代表學者作了主題發言,分別是: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研究員張建立的《從<南方錄>看日本的茶禪一味》,舒健的《高麗禪茶與元麗政治》,王大偉的《宋代僧眾的日常:茶果、茶藥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紀雪娟的《宋元禪師語錄中的茶文化》、劉明杉的《從宋至明建盞地位的變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田真教授的《佛學與詩學視角下的皎然茶道探究》,黃若然博士《佛教中國化視域下的「不鼓自鳴」音樂思想探賾》,北京語言大學吉木的《基於<禪苑清規>內容的禪茶翻譯研究》,北京大學苑紅超的《北宋禪院飲茶審美特質》,顧雯、馬莉的《鐮倉期東渡禪僧與日本茶禪文化——以鐮倉圓覺興聖禪寺為例》,中央財經大學包勝勇教授的《禪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路徑》以及沈冬梅研究員的《宋代佛教茶供》等。 

3.png

線上論壇現場

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要召集者,沈冬梅研究員為本次論壇的順利召開默默做出了非常多的工作。沈冬梅研究員表示,雖然因為防疫政策的要求不能到現場,但在與學者們的線上交流中,同樣碰撞出了諸多思想的火花,對於禪茶研究以及禪茶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4.png

沈冬梅研究員作《宋代佛教茶供》的主題發言

在論壇線下舉行的兩天時間里,圍繞禪茶文化發展問題,與會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第一,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頂尖級學者帶來了不同視角的前沿研究成果,浙江大學茶學系屠幼英教授作了主題為《崇覺羅漢茶的歷史文化與功能成分》的報告,而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教授則圍繞松陽茶產業的品牌化數據現狀展開了非常系統、深入、務實且高質量的分析與診斷;

第二,部分參會學者將禪與茶的關聯從多元立場、文獻詮釋等方面做了更加具體且細化的研究,這方面的成果包括: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舒曼的《佛教中國化視域下的‘禪茶文化’》、浙江農林大學關劍平教授的《住持人生中的茶湯禮儀》、錢江晚報原主編胡志弘的《草木皆隨心——從故宮收藏看‘盧仝煮茶圖’》、南海佛學院禪茶系釋慧清師父的《無住禪師茶禪思想考釋》、南開大學哲學院歸國博士趙文副教授的《一則由煎茶引發的禪宗公案》、中國佛學院講師谷文國博士的《禪、教之爭中的禪茶文化及其衍變》、清華大學夏虞南博士的《從新出土文獻看江南葉氏先祖與葉公家族淵源》、熏風齋點茶工作室創始人張志剛先生的《黃金碾畔玉塵飛——宋代點茶法中的金銀器》、李錫洪的《從茶之六類到佛之六度》;

第三,對禪茶文化現代性的闡發,也體現了與會學者們對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回應和理論研究的現實關懷,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施由明研究員的《論禪茶與佛教中國化之關係》、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的《禪茶的新時代表達與當代責任》、中國人民大學李萍教授的《中華茶道定型中的佛教影響》、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陳剛俊的《論農禪並重與禪茶文化》、武漢大學茶文化中心研究員宋時磊的《達摩的眼皮:一個茶葉起源傳說的起源、傳播與變異》、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執行主席張瑜博士的《中國茶葉新國際化進程與澳門優勢》是其中的代表。

5.png

禪茶文化研討會現場

6.png

胡曉雲教授從品牌角度為松陽茶「診斷開方」

7.png

李萍教授主持嘉賓發言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表示,當今中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新時代語境下,思考「禪茶文化」的發展的問題,也自然應當有新的範式,新的關注,新的表達與新的踐行。在此背景下,徐浩對禪茶文化的新時代表達作出了如下闡釋:「一個立足、兩個服務以及三個面向」,即立足本土,服務國家和社會,面向生活化、面向現代化以及面向國際化。

8.png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主持7月30日上午的禪茶文化論壇(中)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執行主席張瑜博士表示,中國茶產業的一個發展向路就是國際化,而這既符合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需求,又契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同時還可以借助澳門「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服務內地茶產業的新國際化進程與高質量發展,「如何充分利用澳門之所長、服務國家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之所需」是張瑜主席在此次論壇上主要探討的方向。此外,張瑜主席還表示,澳門國際青年智庫願意與松陽縣政府以及諸位專家學者一道,共同探索「禪茶文化」新的發展方向,並積極開拓澳門與禪茶文化共同賦能中國茶產業的積極互動與聯繫。


中國新聞網鏈接地址

責任編輯: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