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青年智庫

學術委員會專家舉辦主題講座:關於未來的設計

      2020年12月6日,山穀藝術節系列活動之“星海拾貝”暨京師勵耘講壇第四十三講“關於未來的設計”專題講座在勵教樓B101舉行。本場講座由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許平、特聘教授Tony Brown、未來設計中心主任高鵬主講,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共吸引120余名現場觀眾和逾2000名線上觀眾參與。


QQ图片20220723181719.png

       許平:從當下教育環境看未來設計

       許平,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未來設計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設計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設計文化與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現今,中國設計教育已具備一定規模,但缺乏一份較為完整的、從教育管理角度出發的設計教育發展數據。若不知設計教育有多少家底,便無法從宏觀角度對未來設計教育做總體規劃,無法製定設計教育的發展政策。因此,許平及其團隊自2006年起就一直對中國當代設計教育的基本數據做研究.


      1982年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工藝美術教學座談會(西山會議)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在這個會議上,第一次確定了現代設計教育要完成的任務和課程內涵。當時全國只有18所開設設計藝術系或專業的院校,1220名設計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同時有380位老師負責教授,師資力量非常雄厚。20世紀90年代以來,設計教育井噴式發展,到2005年前後,中國設計教育院校規模達到一千多所。從2006年起,開設設計及相關學科的高等院校數量、專業數量和新生入學數量都在逐年增長。


       到了2020年,設計學及相關專業招生總數超過72萬人,這一數據已遠超發達國家設計人才投入的數量,可以說我國擁有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設計教育集群。無論是專業數量還是招生人數,2O20年的數據都比2019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在全國各地主管部門針對所屬學科及專業進行「動態調整」期間,設計學科呈「逆勢增長」態勢。


       根據2020年中國設計教育的基本數據,許平總結了幾個特點。一、高等職業專科與普通本科的設計及相關專業的發展狀況、招生人數逐漸持平,高等職業專科招生人數已經超過普通本科招生人數。二、對照各省份開設設計及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和GDP數據,可以發現設計教育發展程度與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設計教育的發展程度越高。三、藝術類院校僅占開展設計及相關專業的所有高校的2%,較80年代的比例大幅降低,這一變化對教學結構、內容和重心都有較大影響。在綜合性院校和工科院校設計教育為主的背景下,我們的人文教育、審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藝術類院校雖然在比例上占絕對的少數,但藝術類院校在中國設計教育中的文化特征、美學特征沒有減弱,我們該如何調整觀念、教育資源與教育重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四、從設計相關專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以數字藝術設計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將會影響學科資源配置、學科資源調整、社會服務方向等。


       沒有設計學院、沒有專門的設計教育學科,我們的設計教育能否健康發展下去?許平認為缺少專門研究設計學科未來發展方向、方式、目標的群體,會使我們的設計學科缺乏靈魂指引,這將對中國設計教育素質、發展方向、內在品質產生不良影響。一所真正以創新設計和設計學科未來發展為思考和執行出發點的設計學院的建製仍然是必要的。師範教育不是一般專業教育能夠取代的,它有著師範教育本身應有的思想性、專業性等內涵。這也是許平對北師大珠海校區設立未來設計學院抱有很高熱情和期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