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青年智庫

“月明千裏鏡九州,中華兒女話中秋” ——津澳中秋文化交流活動於線上成功舉行

9月10上午,由南開大學哲學院、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共同發起的“月明千裏鏡九州,中華兒女話中秋”津澳中秋文化交流活動線上上成功舉辦。“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視閾下的津澳城市文化研究作為南開大學哲學院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共同發起的課題,已成為南開大學對港澳臺地區重點交流項目。本次中秋節特別活動作為該課題的一部分邀請了天津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澳門369合夥小鎮共同參與。

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李叔同紀念館館長沈岩369合夥小鎮創始人澳門國際青年智庫主席馮文滔,天津民俗研究專家、天津天後宮前館長尚潔,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王忠,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趙文,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執行主席張瑜,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天津李叔同紀念館張舸等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與南開大學哲學院以及澳門369合夥小鎮的眾多青年學生齊聚雲端,暢談津、澳兩地的中秋文化習俗。

图1:“月明千里镜九州,中华儿女话中秋”交流会.png

1:“月明千裏鏡九州,中華兒女話中秋”交流會

本次活動由南開大學哲學院研究生李德釗同學主持。李德釗同學表示,中秋佳節是中華兒女團圓的日子。在此節慶舉辦天津與澳門青年學生的文化交流活動,具有特別的意義。

 

图2:南开大学哲学院研究生 李德钊 主持.png


2南開大學哲學院研究生 李德釗 主持

澳門369合夥小鎮創始人、澳門國際青年智庫主席馮文滔發言,認為369合夥小鎮發揮了澳門與內地交流樞紐的作用,並分享了自己童年時期、留學時期和回國時期的中秋節記憶。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李叔同紀念館館長沈岩帶我們回顧了李叔同藝術作品中體現出的家國情懷,並分享了李叔同後人在故居紀念館中秋難忘故事

图3:澳门369合伙小镇创办人、澳门国际青年智库主席 冯文滔 发言.png 

3:澳門369合夥小鎮創辦人、澳門國際青年智庫主席 馮文滔 發言

图4: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李叔同纪念馆馆长 沈岩 发言.png 

4: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天津李叔同紀念館館長 沈岩 發言

其後,天津民俗研究專家尚潔對拜月、走月、爬月、請兔爺等天津中秋習俗做了詳細的講解,並介紹了天津的媽祖祭典(天津皇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王忠教授介紹了與中秋節有關的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澳門中秋習俗所體現出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911133258.jpg

5:天津民俗研究專家 尚潔 發言

图6: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王忠 发言.png

6: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王忠 發言

隨後,南開大學的漢服文化愛好者通過漢服藝術,展現了年輕人過中秋節的獨特方式。非遺與亞文化大創團隊成員馬銘梓和滕傑對漢服的形制特徵與審美意蘊,以及當代漢服發展現狀做了總結。

图7: 南开大学非遗与亚文化大创团队成员介绍汉服文化.png 

7 南開大學非遺與亞文化大創團隊成員介紹漢服文化

澳門369合夥小鎮十餘位成員展示了澳門傳統手工藝品兔子燈的製作過程,更直觀地體現了其中蘊含的城市魅力、生活美學和環保理念。製作兔子燈的活動由澳門369合夥小鎮運營負責人、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副主席楊洪偉主持。

图8:澳门369合伙小镇成员制作的兔子灯.png

图8:澳门369合伙小镇成员制作的兔子灯2.png

8:澳門369合夥小鎮成員製作的兔子燈

最後,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趙文和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副理事長李建宇分別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本次活動以迎接中秋佳節為契機,通過澳門、天津地中秋節日民俗的交流,加深津、澳兩地青年的彼此瞭解,共話新時代青年的生活感悟和美好祈盼,在賡續傳統中走向未來。據悉,南開大學哲學院、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共同發起的課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視閾下的津澳城市文化研究陸續展開系列活動明年中秋,澳門國際青年智庫與南開大學一起,將攜手更多海內外知名文化機構和組織,誠邀更多中華兒女共話中秋情誼。

图9:澳门国际青年智库李建宇、南开大学哲学院赵文 活动总结.png 

9:澳門國際青年智庫李建宇、南開大學哲學院趙文 活動總結

图10:澳门369合伙小镇部分成员.png 

10:澳門369合夥小鎮部分成員

 相关媒体报道:

津澳活动报道1.jpg